小說界恐怖大師史蒂芬金的作品魔女嘉莉,舊片重拍後在2013年底上映。然而新版不如舊版受青睞,我便決定觀賞1976年版本的魔女嘉莉,但是看完舊版不免也想翻出新版比較有何異同。一樣的故事架構下,新版多了先進的特效,卻少了營造氣氛的步調。此外因應時代的演進,部份細節也隨之改變:以嘉莉不知道生理期為何而受驚嚇為開頭,同樣都有其他女同學向她丟衛生棉條作為侮辱。在新版中則加入了手機攝影以散佈在網路上的霸凌方式,也在嘉莉被潑豬血的高潮點時,用投影片播放該影片恥笑她。

1141705927_x.jpg

左為2013年新版魔女嘉莉,右為1976年舊版魔女嘉莉

儘管符合現代3C產品盛行的生活模式,不過舊版以豬血作為主要衝擊點,引發嘉莉腦中盡是被霸凌的情景、母親的告誡,以及輔導老師的鼓勵瞬間被憤怒轉變成諷刺,壟罩在這一層又一層的心理風暴下,更能感同身受她拔山倒海而來的悲憤情緒。反而在新版中視覺上強調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不足以說服旁觀者體會到那般強度的痛苦,只會多釋出一些“魔女發威”的成分,淡化了前面鋪陳許久的“背後故事”,這也是一般人缺乏同理心的最大因素。

一般人常將情緒當成是人際的絆腳石,但事實上它的本質並無絕對好壞,全看當事人如何運用。若情緒的抒發與接收得當,反而是人與人之間的潤滑劑。以嘉莉來說,在家中有母親宗教狂熱而施加的高壓管教,在學校有同學們無情的諷刺和欺凌,她選擇惹氣吞聲、退縮。直到負面經驗導致的情緒超載時,爆發成無法收拾的慘劇。適當的抒發情緒就像正常釋放能量的地震,比方說當他人踩到自己的地雷時,就得立場堅定的表達感受,否則更可能會有得寸進尺的狀況發生。

1141707108_x.jpg

相對的每個人也是他人情緒的接收者,如若將對方的情緒視為不理性的行為,便是自己不理性的開始。接著以更加劇的無理行為,去對抗自己想像中對方的無理行為。好比片中嘉莉的母親對於性有刻板印象,而將所有發生在嘉莉身上正常的現象,貼上自己假想的標籤,而女兒最後的不從也連帶被她當成奪走親骨肉性命的正當藉口;同學一再的霸凌行為何嘗不是如此,嘉莉的隱忍與退縮在那些人眼中只是笑話時,便意謂著他們難以站在別人的立場。因而被最後的暴怒所波及的人們,多數只會認為自己是殺紅了眼的魔女手下亡魂之一。這就如同大眾被媒體一個橫切面的報導,激起自以為正義的造口孽現象一樣,劈頭就斷定被套上加害者身份的人罪該萬死。然而有很多事情沒有那麼絕對的定義,沒有自己身歷其境不會了解。

理性的觀看他人的反應,才能察覺其中的因果,以理性的情緒作回覆。在人類創造的社會規範下,沒有不理性的情緒,只有不理性的理解。

arrow
arrow

    Shupi Joan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