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原作或旺卡粉,應該不用擔心《旺卡》會毀了你的童年或想像。導演保羅金讓夢想正能量與現實負能量跳恰恰,正向思考卻不失控地描繪逐夢的艱辛與甜美、人性的黑暗與光明。如果你是甜茶粉,說不定看完會更愛《旺卡》版的甜茶!
如果你是甜茶粉,不用擔心剛模仿美少年特洛伊希文的〈Got Me Started〉MV舞步,可愛卻ㄎ一ㄤ到不不行的提摩西夏勒梅會毀了《旺卡》(2023)。反而,他兩分的ㄎ一ㄤ、三分的可愛加上五分的能歌善舞,成功塑造出有別於前兩代旺卡那少年時代的純真性格,同時保留令人熟悉的怪咖幽默感。讓觀眾見識到他原來不憂鬱、正經,瘋癲、賣萌起來也能魅力滿點又不做作突兀。一掃觀前擔心對他保有過往印象而容易出戲的擔憂,說不定看完會更愛《旺卡》版的甜茶!(延伸閱讀:角逐奧斯卡影帝進前三!憂鬱美男也能搞笑賣萌—提摩西夏勒梅)
特別回顧:ㄎ一ㄤ掉的甜茶
如果你是原作或旺卡粉,應該也不用擔心前傳電影《旺卡》會毀了你的童年或想像。靈魂人物旺卡的塑造、工廠員工歐帕倫普人(The Oompa-Loompas)的回歸,以及充滿獨特性的新角色們,一次滿足你的懷舊情懷與深入挖掘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以《柏靈頓:熊愛趴趴走》(2014)溫暖逗樂觀眾的導演保羅金,交出延續他個人風格並讓人印象深刻的《旺卡》。有別於提姆波頓黑色幽默的《巧克力冒險工廠》(2005),保羅金在視覺繽紛、氣氛歡樂的基調下,讓《旺卡》的核心主題「夢想正能量」與故事反派「現實負能量」跳恰恰,正向思考卻不失控地描繪逐夢的艱辛與甜美、人性的黑暗與光明。
打從作者羅爾德達爾透過小說《查理與巧克力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64)使旺卡誕生以來,已被兩度翻拍成電影。分別是將主角從小男孩查理變成旺卡而讓作者很不悅的《歡樂糖果屋》(Willy Wonka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1971),以及近年大家較熟悉的《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2005)。如今,連《旺卡》(Wonka,2023)的個人前傳都在編導的奇想延伸下登上大銀幕。儘管有兩處回憶的劇情與《巧克力冒險工廠》有出入,依然保有鼓勵追夢同時的警世精神。若不介意劇透,以下與大家分享四大看點:
1.旺卡兩種版本的童年
有別於第一部改編電影《歡樂糖果屋》中旺卡到最後成為如同父親般存在的設定,提姆波頓認為比起父親,旺卡更像個隱士,也有著比小朋友更糟糕的缺點。因此在《巧克力冒險工廠》加入原著沒有的旺卡童年故事,交代他如何逃出牙醫父親的控制去勇敢逐夢。同時,親密關係成為他最深的陰影,造就遇到愛家的查理前,那個非黑即白地將他人拒於門外的旺卡。
不過《旺卡》給了相對溫馨有愛的設定,旺卡成了與母親相依為命的貧困孩子。沒有專制父親不給他吃巧克力,卻有吃不起巧克力而每獲得一顆可可豆都是如此珍貴的家庭背景。因此可以看到相信人性本善的純真旺卡,不禁覺得他根本是查理的化身,比較特立獨行的那種。
2.與歐帕倫普人的相遇情節不同
《巧克力冒險工廠》曾插播旺卡如何在尋找原料之旅誤打誤撞遇見歐帕倫普人,並以他們最愛的食物可可豆作為工資,聘請到工廠工作的過程。不過單純的合作關係,到了《旺卡》則重新洗牌成不打不相識的恩怨情仇。原來休葛蘭飾演的其中一位歐帕倫普人早就認識旺卡了,至於是怎樣有趣的緣分和後續發展,進戲院揭曉更盡興。
3.都強調追夢和親密關係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兩個明顯的差異,《旺卡》並未因為有了自己的前傳電影,就摒棄原作強調追夢的精神,和《巧克力冒險工廠》所提到親密關係的重要性。追夢的主線、親密關係的分線,都在旺卡儘管好傻好天真,有時也能傻人有傻福的努力下,散播夢想散播愛。感染了這集登場的落難夥伴們,找回被逆境剝奪的勇氣,再為自己拚一回。其中與小女孩小麵(Noodle)互助互信的感人友誼,更改變了對方的一生。最終還回歸《巧克力冒險工廠》對家庭功能足以深刻影響一個人的描繪,讓旺卡將母親的愛化為樂於分享的大愛,築起由愛而生的巧克力冒險工廠。
4.少了歐帕倫普人唱歌依然很有批判性
第三點是《旺卡》「夢想正能量」的部分,而與之平衡的「現實負能量」,雖然除了休葛蘭就沒有其他歐帕倫普人一起在小朋友得到報應時來一首嘲諷意味十足的即興歌舞,仍以直接演給你看的方式,告訴你歹路毋通行。此時還很嫩無法挖洞給小朋友跳的旺卡,碰到苛薄膚淺的旅店老闆、貪吃的警察局長、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巧克力製造商、表裡不一的神父,處處因為他對人沒有戒心而吃虧受害。
不過比起一一批判那些反派人物,《旺卡》更像一次性地批判這些惡行的共通點—貪。也提醒每個逐夢的人們,助力與阻力總是相繼而來的殘酷現實。儘管無法全然掌控結果好壞,但在過程中或許能選擇以不同流合汙的善良,盡力拚到最後一刻。重點不是能否得到想要的,而是有所愛之人同你分享。
留言列表